
2025年春节成为第一个非遗春节,人们对非遗的热情空前高涨,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日,“非遗体验”搜索量上涨387%,“非遗手工”搜索量上涨790%。其中,近四成搜索者为“00后”年轻人。同时,以非遗文化为特色的深度文旅也成为春节出行的热点。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农产品品牌的最大优势就是凝结着天地灵气,有独特的文化属性,而文化的顶级是非遗。非遗品牌的传播,需要结合社会需求,不断创新。
“非遗+农商旅” 的创新模式具体如何运作?在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的道路上,老字号品牌如何熠熠生辉?百年白记为非遗品牌扎根商业文旅提供了绝佳范例。
自创立以来,白记始终坚守传统工艺,专注于花生糕的制作,历经数代人的匠心传承,其制作技艺早已成为当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生,作为白记花生糕的核心原料,与品牌紧密相连。它不仅是美味的来源,更是品牌发展的根基。每一颗花生都凝聚着大地的馈赠,见证着白记从诞生到繁荣的历程,成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情感的重要纽带。开封花生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数百年前,勤劳智慧的开封人民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花生。经过世代的精心培育,开封花生形成了独特的种植特点。这里的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为花生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候,使得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吸收天地之精华,积累了丰富的营养成分。开封花生颗粒饱满,色泽鲜艳,口感香脆,具有浓郁的花生香味,无论是生食还是加工,都能让人回味无穷。在400多年前,当开封花生与白记花生糕相遇,一场美味的盛宴就此开启。开封花生为白记花生糕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品质提升。其饱满的颗粒保证了花生糕的口感扎实,丰富的油脂使得花生糕质地细腻,入口即化。而那独特的浓郁香味,更是成为白记花生糕的标志性风味,让人一尝难忘。这种由原料带来的口感优势停留在开封人的记忆深处,如今,更是许多游客争相带走的开封老味道之一。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在品牌的发展和创新当中,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只有靠品质和风味来赢得消费者的关注,食品品牌才有可能持续做大做强。
一块糕点品味中国:挖掘原料的“第一属性”
说起花生,我国的地理标志花生产品共有58个,河南正阳花生、山东的平度大花生、四川的罗江花生等等,各有千秋。白记开始思考,如何让消费者领略到各地花生的独特风味?白记花生糕的制作技艺传承了数百年,每一代传承人都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过程中,保留花生香味是关键环节。白记第四代非遗传承人白建超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发现不同地区的花生制作的花生糕风味也有着微妙的差别,于是他便设想:能不能运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创作,来助力非遗老字号品牌突破瓶颈,也让白记在景区的店铺摆脱单一的河南老字号形象,拥有更多的适应性和可能性。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提出“农产品的第一属性法则”,即打造品牌不能脱离农产品本质的属性,加工农产品要保留和展示其特色的风味,农产品的品牌才能做大做强。比如水果的第一属性就是鲜食,花生的第一属性则是品味香味。山东大花生果实大,口感醇厚,当地人喜欢做成五香花生,品味原香;四川天府花生颗粒圆润,口感酥脆,五香和麻辣是重点;广西红衣花生种皮红色,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糕点的制作和呈现带来了新的变化,也催生各地特色农产品幻化为糕点,创新展现道地风味,让食客一口吃到土特产。白记巧妙地将各地特色融入到糕点的制作中,不仅丰富了产品的口味,更让消费者在品尝传统非遗糕点的同时,感受到各地的文化魅力。白记的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各地花生的特点,结合传统制作工艺和现代食品技术,将各地的食材与创意新中式糕点相结合。例如在山东济南的特色产品荷花酥,是起源于宋代的传统宫廷糕点,饴糖和内馅都使用的当地优质原材料,运用非遗工艺保留和体现原味,造型精致、口味香浓,以花样繁多的宋糕唐点为新载体,将花生糕融入到传统糕点文化中,不断丰富着地域食材的新表达。从“开封花生+开封花生糕”到“土特产+非遗糕点”,不断挖掘农产品的“第一属性”,成为白记突破百年老字号品牌传播困境的发力点。不再受制于单一的地域限制,让白记花生糕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多元需求。百年白记就这样走出了河南,寻找着全国的特色风味,链接着各地的食客。各地花生不仅为白记花生糕带来了丰富的口味,还为景区文创产品和文化体验项目提供了灵感。白记结合各地花生产地文化,开发出了以开封花生为主题系列文创产品,包括精美的花生造型钥匙扣、印有开封花生种植场景的明信片、带有白记花生糕制作工艺图案的书签等,让游客将开封的花生文化带回家。借助各地花生的知名度,白记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全国各大旅游景区,都能看到白记花生糕的身影。无论是繁华的都市景区,还是宁静的乡村旅游地,白记花生糕都成为游客们必买的特色纪念品。同时,白记还利用电商平台,将花生糕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销量惊人。非遗与农文旅的深度融合,是当下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如今,白记花生糕已经成为了非遗美食的代表,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花生的魅力和 “非遗+农商旅” 模式的创新之处。借助新媒体和网红经济的力量,白记让非遗技艺和品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白记发布花生糕制作过程的短视频,展示非遗技艺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网红博主们纷纷打卡白记门店,品尝花生糕,并在自己的账号上分享体验,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传播范围。体验工坊则为游客提供了更加深入的体验机会。在工坊里,游客们可以亲手制作花生糕,从挑选原料到最终成品,每一个环节都能亲自参与。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趣味性,还让非遗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农文旅的核心始终是通过带动农业来赋能优势特色产业,同时运用多元的营销方法,加强商业落地的能力,只有实现销售的优势,农业品牌才是一个闭环。在农业产业方面,白记对花生的大量需求,带动了当地及各地花生种植户的积极性,促进了花生种植产业的发展。为了保证花生的品质,白记与种植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指导他们科学种植,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这不仅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在旅游经济方面,白记花生糕成为了景区的特色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购买。游客们在购买花生糕的同时,还会在景区内消费,带动了景区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旅游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游客因为白记花生糕而对景区所在的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选择再次前往旅游,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文化传承方面,白记花生糕制作技艺作为非遗项目,通过 “非遗 + 农商旅” 模式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参与体验工坊、观看表演等活动,了解和认识了这一非遗技艺,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白记还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回顾百年白记的发展历程,通过将非遗技艺与各地花生原料、文商旅模式深度融合,白记为非遗品牌扎根商业文旅作出了成功的尝试,也为其他非遗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提出,非遗传承需要数字化手段,可以利用社交平台、短视频、游戏等方式,以吸引年轻人、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示非遗特色,让非遗文化通过新的载体得以传承和发展,形成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还需要企业、政府等社会各界参与,共同做好规划,凝聚社会共识。在农文旅融合趋势下,非遗品牌前景广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旅游需求增长,非遗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非遗品牌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结合地方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将非遗与农业、商业、旅游业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的产品和项目。不久的将来,更多非遗品牌将展现独特魅力和创新模式,在农文旅融合道路上绽放光彩,为地方经济和文化传承作出贡献。期待非遗品牌美好明天,品味美食和文化中的动人故事。(来源于:农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