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周报: 现货有转弱迹象 远月期价破位下行
近期花生期现货行情( 3-17至3-24)
1.现货价格稳中趋弱:农户销售逐步恢复,中小油厂持续收购,现货购销成交有限,国产通货米价格稳定趋弱,油料米进厂价稳定或小幅上涨,进口米到港延迟,港口暂无销售报价;
2.期货价格明显下跌:期价持续小幅下跌,价格重心下移,主力2505在8060-8300元/吨区间震荡,收盘价周环比下跌180元/吨,远月2510周跌幅266元/吨,领跌市场。
3.天气:未来十天东北及华北黄淮降水正常,气温普遍偏高。
4.新旧作产量:2024年国内花生种植面积增加,灾害天气导致单产下降,旧作产量较去年同比小幅增加。按照当前种植面积及单产预估,2025新季国产花生产量预计维持高位。受2025年初至今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而花生价格涨幅相对较小的影响,2025年国内花生种植意向面积或小幅增减,当前花生价格处于4年同期低位,而玉米价格处于5年同期低位。
5.进口:1-2月进口继续同比增加,1-2月我国花生进口量超预期增加,显示进口延迟效应持续,但月环比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花生油进口量也同比环比增加,进口米和油供应均同比大幅增加,9月海关公布进口来源国增加尼日利亚、马拉维、乍得(其中马拉维、乍得为零关税进口国),后期进口增加预期较强。目前塞内加尔花生出口开关时间仍未确定,苏丹新米报价过高令进口商无法顺价销售,因此进口新米到港延期已成为事实。
6.油厂榨利及收购量:鲁花集团油厂暂未恢复收购,已开收油厂收购价格稳定或小幅上涨,周度收购量同比环比增加,部分油厂开始停收,本周花生粕价格小幅下跌,花生油价格上涨,花生米进厂价小幅上涨,油厂榨利亏损幅度明显扩大。
7.食品需求同比下降:据调研显示,国内花生食用需求同比下降10-30%,节后补库刚需结束后食品需求表现疲软。
8.出口:1月花生出口同比明显增加。
9.国际市场及全球供需: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国际市场2025年2月花生价格同比环比下跌,2月花生油价格同比下降环比小幅上涨,均为5年同期新低;
期货交投逻辑
本周花生期价小幅慢跌,PK2510合约跌幅较大(-266),近月2504跌幅相对较小(-56),近强远弱,正套逻辑依然成立。基差方面,期弱现稳,基差上涨,期价较油料米现货价格的升水缩小,但较商品米价格的贴水扩大。
利多因素:
1. 进口米到港成本高企,船期延迟,塞内加尔开关时间一再延后(最新消息可能3月开关),苏丹精米到港成本8300以上。
2. 鲁花工厂后期可能启动收购。
3. 通货米价格走弱,但仍然升水期货,进口新米无货无法降低交割品成本,以国产米注册的交割品成本上升。
利空因素:
1. 豆粕价格快速下行,带动花生粕价格下行,油厂榨利亏损扩大,挫伤油厂收购积极性,部分油厂计划停收。
2. 节后补库结束,现货步入淡季。
3. 当前国内价格与进口成本倒挂,近期国内期现货价格上涨后,内外倒挂价差缩小,进口米到港虽然延迟,但预计5月后将陆续到港,加大远月进口供应压力。
4. 由于竞争作物收益不理想,预计新季花生种植面积维持高位,如果生长期无大的天气灾害,今年国内花生产量仍将维持高位。
操作建议
油粕价格上涨,榨利改善令其油厂收购情况好于预期,相关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抬升农户售粮心理预期,部分贸易商建立库存,但随着阶段性补库的结束,现货价格重回弱势,国产通货米现货价格震荡偏弱,局部下跌50-100元/吨,商品米价格持续升水花生期价,进口米到港延迟,导致交割品生成成本高企,PK2505合约期价短暂涨破苏丹精米8300的到港成本,但随后震荡回落。预计在进口米到港前,短期现货或维持弱势平稳,本周车船板预报和厂库仓单数量开始逐步增加,交割压力渐增。此外,受玉米价格强势上涨而花生价格涨幅相对较小的影响,2025年国内花生种植意向面积较之前预期小幅减少,但今年国内花生种植面积仍将维持高位,PK2510期价依然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