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花生资讯 > 行业动态

冀东地区花生病虫害发生及长势情况调研(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创新团队)

作者: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创新团队首席办

时间:2025-07-25浏览量:1233


为了掌握冀东地区花生病虫害发生及茬口花生长势情况,7月17~18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创新团队专家赴滦州市、卢龙和昌黎县各基地开展调研。团队首席专家王瑾研究员、技术顾问李玉荣研究员、土传病害防控与土壤改良岗、早熟多抗型岗、油用型岗、轻简化栽培岗和唐山综合试验推广站等岗站专家,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专家团队,以及市县有关人员参加调研。


 

专家团队在滦州百信花生专业种植合作社、福达花生网滦州站、秦皇岛农信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和昌黎县同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示范基地分别查看花生果腐病抗病种质资源评价试验、综合防控试验示范以及夏播早熟花生品种试验示范、病虫害测报系统,花生病虫害发生等情况。



在福达花生网滦州站夏播早熟花生品种展示区,各品种均表现出开花早、盛花期提前、长势旺盛等特点,利用前期水肥管理、花期生长调控、促花保果等相关技术措施,预期达到“早熟品种+促早熟栽培方案”的示范效果,为冀东地区茬口花生栽培提供技术方案。在高产创建示范区,4个花生品种表现出开花量大、果针集中、荚果膨大提前、无果腐病发生,为高产创建奠定了基础。

 

当前,春播花生处于结荚初期,地上部分开始出现叶斑病,可通过“三遍药”防控,也残存蓟马和棉铃虫危害痕迹;重茬地块存在花生线虫病危害情况,同时很罕见的发现:在进入雨季前有花生果腐病危害花针和幼果,这一现象应引起关注。花生果腐病易发区域种植户田间调查时需拔下花生检查土传病害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防控。针对前期未采取防控措施而在结荚期发现发病的情况(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土传病害防控与土壤改良岗团队根据近两年的防控效果正在研发优化一款结荚期撒施的粉剂型农用微生物菌剂,目前小试生产1批次,并在福达花生网滦州站和滦县壹加壹生态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试验示范基地安排了相关防控试验。雨季即将来临,高温高湿环境是花生果腐病易发条件,需多加关注。




在昌黎县同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基地,专家对基地小麦茬花生叶片黄化、死苗情况进行了现场查看分析,指出主要原因为小麦收获后灭茬处理不充分,小麦秸秆粉碎后简单旋耕而未深翻,导致未充分粉碎的秸秆集中于播种层,高温发酵损伤花生根系,从而产生烧苗现象。专家团队指出小麦茬若旋地播种,最好充分粉碎再深翻旋地播种。如出现烧苗情况,可适当破膜降温、叶面喷药促根保叶等补救措施。




在滦州夷齐庆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查看了不同茬口花生播种试验的长势情况,并与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团队初步调查了不同花生品种对棉铃虫、蓟马的抗性情况。7月初至今,在迁安市夏官营镇农业科技园区有机花生田采用黑光灯、性诱剂、食诱剂三种装置进行害虫监测的情况显示:棉铃虫成虫由0.51只/亩增长至15.80只/亩,金龟子成虫(主要为铜绿丽金龟和大黑鳃金龟)由0.86只/亩增长至1.06只/亩,这表明花生主要害虫发生呈上升趋势,其中棉铃虫增长显著,应适时采取防控措施。(来源:燕赵农村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