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省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在深层地下水漏斗区的衡水、邢台、邯郸、沧州等市重点推广旱作雨养种植。花生是耐干旱能力较强的大田农作物,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证明,选用耐旱花生品种,实施耐旱栽培管理措施,完全利用自然降水,也可实现高产。在严重干旱地区和地下水超采区,推广花生旱作雨养种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主要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不同花生品种对干旱的耐受力有明显差异,目前在生产上,冀花2号、冀花4号、冀花10号、花育25号、山花11号、唐科8号等花生品种均具有较好的抗旱性,可因地制宜选用。
1.冬前深耕或深翻地
冬前深耕可以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量,改善整个土体的通透性,使土壤在降雨或降雪时能够接纳和储蓄较多的水分,在干旱时供给花生吸收利用。另外,由于深耕或深翻改善了整个土体结构,可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根系深扎,伸展范围广,吸收水肥能力增强,抗旱能力增加。
2.增施有机肥,提高秸秆还田率
有机肥和还田秸秆含有作物需要的各种中微量元素,并能在花生生长过程中源源不断地释放到土壤中,可满足花生整个生长期的养分需求。同时,在肥料和秸秆分解腐熟的过程中,形成腐殖质,使土壤中团粒结构增加,缓冲能力增强,蓄水量增加,通透性良好,从而增强花生的抗旱性。此外,秸秆还田初期,还有覆盖地面、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跑墒的作用。
花生适宜的播种季节较长,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均可播种,在此期间,只要有足够的降雨,即可趁雨墒播种。4月下旬降雨,可采用地膜覆盖种植;5月上中旬降雨,可露地春播;5月下旬降雨,可麦套种植;6月中旬降雨,可麦后夏播种植。无论什么时候播种,一定要注意雨后及时足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
种植旱作雨养花生,如果土壤瘠薄或缺肥苗弱,在花生大量开花下针之前,田间尚未封垄,可在降雨前后,趁雨墒进行追肥。根据天气预报,在降雨前地表撒施尿素、磷酸二铵、花生专用复合肥等,也可在降雨后适墒开沟撒施肥料,施后覆土。旱作雨养花生,雨后生长迅速,易出现脱肥现象,进而引发花生早衰。因此,在花生生长中后期,要注意叶面喷肥,同时喷施杀菌剂,补肥喷药防病防早衰。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保墒提墒作用,可促进花生根系发育,增强吸水能力,提高抗旱性,更适合花生旱作雨养种植。我省春季干旱少雨,偶有较大降雨,往往伴有低温。为此,小面积零星种植,提倡先盖膜后播种,即早春有足量降雨土壤墒情好时,先起垄作畦,喷除草剂后覆膜保墒,到了适宜播种期再打孔播种覆土。如在降雨较多雨墒充足情况下,可采用先起垄覆膜保墒增温,待连续5天5厘米平均地温达到15℃以上再播种。大面积种植,采用多功能旋播一体化播种机播种,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播种、施肥、覆膜、盖土等工序,既省时省力,又保墒节水抗旱。也可采用多功能旋播一体化机械,进行旋耕、起垄、全膜覆盖、膜上打孔、播种。
在花生播种覆膜后,在膜上顺花生播种行压种成宽约5厘米、深约2厘米的浅沟,并覆土沟内。其优点有两个:一是无需人工开孔引苗,花生可自行顶破膜出土,防止开孔不及时高温烤苗和开孔后因膜内外温差较大闪苗,花生子叶大部分顶出膜面,所有分枝都在膜上生长,无膜下压枝现象;二是花生出苗后,膜孔被苗茎堵住,基本防止了土壤水分从膜孔蒸发跑墒,小雨下在膜上,集中流向浅沟内,顺花生苗茎渗入地下,补充膜下水分,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从而更有效地增强花生的耐干旱能力。(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料创新团队油用型花生岗位专家 程增书)【本文来源河北科技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